找到相关内容571篇,用时1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他山之石以攻错

    这样发展下去,将潜伏很大危机,将向著世俗化和学术化发展,当然末法是指人心末,法没有末,在内在修证上将走下坡路。  中国佛教从太虚大师到印顺导师,对人间佛教进行了理论的探讨,在台湾证严法师的慈济和晓云法师...

    顿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3270349.html
  • 佛如何看待财富----miao0303

    超脱,就很可能在金钱的蛊惑下失去理智。如果说贪、嗔、痴三毒是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危机,那么,使用不当的财富往往是引发它们的导火索。很多骤然暴富的人,或是吃喝嫖赌,或是挥霍无度,结果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5875131.html
  • 僧人“释”姓由来及其文化意义谈略

    出家后就姓“支”。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,先经过四五百年的民间潜伏期,到南北朝时由佛图澄在北方开创一崭新局面,佛教僧团取得合法地位,汉地出家人数骤增。到了澄公弟子道安法师时,开始注意僧团组织的建设工作。据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5076548.html
  • 盘点白领的五大“依赖症”

    患者群体较大的缘故,还可以细分为:聊天依赖、网上冲浪依赖、网络游戏依赖等等。在欧美,心理医生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这种由于网络依赖症导致的忧郁症等。这种网络依赖症潜伏期很长,有时候网迷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痛苦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14211288535.html
  • 共建和谐世界 发扬佛陀精神——和谐社会需以佛教道德理论为中心

    的根源,所谓“诸苦尽从贪欲起”在欲望无穷驱使之下、自然不顾一切地去追求,在于求不得苦作祟之下,就成为犯罪的潜伏危机。若果没有道德的约束、很可能因此铤而走险,危及他人的安全、甚至社会的稳定、事实证明,...

    绍根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2094517.html
  • 试论阿赖耶识存在之必然性

    而存在。由此可见,唯识学建立阿赖耶识完全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。   第八阿赖耶识,根据心理学家认为是潜意识、下意识、无意识,因为它不生起意识作用,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。“潜意识”者:潜者是潜伏在内,说明它的功用是潜伏而不显现的,一种不活动的心力。“下意识”者:即是心理学上所说的,代表一种心理生活的更深切更重要的部分。“无意识”者:即是说它没有意识活动作用的心。潜意识是别有其功用的,并不是...

    理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1553339.html
  • 生命的轮回

    没有贪的行为。因此,佛陀把佛法比作穿越生死大海的木筏。佛陀和众阿罗汉的一切活动皆不被看成为行,因为他们已经破除了无明。无明主导着恶行,而潜伏于善业之中。因此,善恶之行都被统称为由无明而生起。以过去的...也暗指在生命过程中所经受的32种果意识(vipakacitta)。母胎中的胎儿是由此再生意识和父母精卵细胞的结合而成。在这一意识之中贮藏了此生命之流过去的一切感受、性格和潜伏力。此再生意识被认为是纯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268909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一)

    得很香”的直接体验(现量)。由於人在睡眠时,各种生理、心理活动已经被高度抑制。所以,潜伏在深处的心虽然仍在活动,但这种活动并不依赖什么条件或原因。或者说,这只是统觉自存的一种方式。所以说...德”趋归於其因中,成为潜伏状态,并随着因消失。   七、不再进入潜伏状态,不再回到生活中来。   从毗耶娑的解释看,这里所谓的“阶段”,不仅仅是指七个高低不同的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8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如何显明真心

    心有所知,身必无觉;身有所觉,心则无知。今则不然,身触硬物,心即觉不软。或心觉烦燥,身则燥动,身心不离,怎能说心在身外呢?  3、执心潜眼根。若执这个能知之心潜伏在眼根中。如人戴上眼镜,虽罩着眼,但不...心非潜眼根里。所以执能知之心潜伏眼根里是不对的。  4、执心分明暗。此番计执仍同第一番执心在内。如说:  开眼之时,因有窍穴故见明,名为见外。闭眼之时,有脏腑居内,故见暗,名为见内。那么,当闭眼见暗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0462594.html
  • 料简起信论料简

    之前六识得起随顺无漏教  之闻思修慧以损伏有漏而治灭染种,故曰:“以有真如法故  即熏无明”也。所谓无明熏真如起染法不断者,盖以染法现  行,则有漏种受其沾濡而增长,无漏种受其障碍而潜伏,以  有漏增长无漏潜伏故,染法相续不断。所谓真如熏无明起净  法不断者,盖以受无漏教之熏习,则有漏之闻思修慧善种增  长,有漏善种增长,则有漏恶种损灭,而向来潜伏之无漏种  亦藉以引发而得起现行,起无漏现行故。有...

    陈维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4369618.html